2018年羅田縣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情況年報
羅田縣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情況年報
2018年度
一、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近年來,我館以示范區創建為契機,切實加強縣鄉村三級文化設施網絡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我縣及時召開動員大會,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啟動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三館一站”文化惠民作用日益凸顯,對部分鄉鎮文化站提檔升級,一批農村文化廣場、“百姓舞臺”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相繼建成,到目前為止,建成標準化農村文化廣場200余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掛牌率100%。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設施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我館全年組織舉辦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送戲下鄉演出和“文化迎春、藝術為民”春節文化活動共計260場次,觀眾人數達34000多人;舉行了“浪漫夕陽”歡度重陽節等老年人專場演出3場;組織“關愛未成年人”獻愛心專場演出活動4次;舉辦了“非遺進社區”展示展覽6次,參觀人數近1700余人;利用周末時間,舉辦了“羅田民歌”培訓班22次,培訓人次達510余人;組織“健康養生法”等公益性講座11次,參加人數3400余人;充分發揮“紅色文藝輕騎兵”作用,利用5個館辦文藝團隊,配合全縣各鄉鎮開展“真心實意謝黨恩、自力更生奔小康”等一系列宣講活動,參加演出33場,惠及觀眾近9000人。
三、文藝創作和非遺保護工作穩步推進。
我館配合完成了黃岡市首屆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和非遺專場以及2018大別山(黃岡)地標優品博覽會暨首屆東坡文化美食節等重大演出任務;完成了“戲曲進校園”及送戲曲進鄉村、進社區任務;《羅田辭典》編輯出版初稿完成;一村一支文藝宣傳隊已經成為我縣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加強非遺傳承和搶救性保護工作,完成了省級非遺東腔、畈腔音頻、視頻和文字記錄工程,申報《羅田民歌》為省級非遺項目;加強農村文藝骨干、鄉土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培訓,大力發展“草根文藝”;加強傳統工藝傳承振興,將燕兒谷作為“羅田縣傳統工藝傳承振興示范基地”、“羅田縣非遺傳承研修研習基地”并授牌,支持燕兒谷發展工匠文化。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文化發展方向,補短板、強弱項、抓品牌、創特色,努力提高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效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 上一篇: 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基本情況年報
- 下一篇: 羅田縣文化館2018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