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古韻||陳思中教授回鄉傳承古琴文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4月5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陳思中教授回到家鄉羅田,為古琴愛好者傳授古琴文化。 在縣文化館培訓室,三十余名古琴愛好者慕名而來,認真聆聽陳教授的精彩講授。古琴吟唱宛轉悠揚,這種高雅的藝術演繹方式給人以全新的體驗。 中華吟誦、吟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學習漢詩文的誦讀方式,開啟經典寶庫的鑰匙。自先秦開始,口傳心授、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作為古琴傳承人的陳思中教授,出生于我縣勝利鎮,是華中科技大學四級教育職員(教授級),現任湖北省非遺文化研究中心(文華學院)副主任、研究員、古琴文化研究所所長,湖北省品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6年,他師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維衡大師、陶健老師學習廣陵派古琴技術,后拜中州派古琴大師陳樹三傳承人金德華、劉慶義先生為師學習,傳承陳派古琴藝術,并專門研究用古聲調吟誦吟唱彈唱琴歌,開設工作室義務教學古琴二千多人次。 此次回鄉,陳教授利用休息時間,為羅田古琴愛好者現場教學,用古聲調吟誦吟唱彈唱琴歌《子衿》《蒹葭》《關雎》《歸去來兮辭》《陋室銘》等多首經典的古琴歌,使學員們近距離感受古琴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陳教授感懷故里,情系家鄉,還將在羅田成立古琴工作室,定期回鄉授課,傳承古琴文化,為豐富我縣文化活動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