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主題非遺攝影作品征集啟事
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是歷史悠久、參與人數眾多、文化內涵深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精髓,維系和強化著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情感紐帶,寄托了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望,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價值理念,對中華文明的綿延賡續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加強保護、傳承和弘揚以春節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日,提高公眾對傳統節日當代價值的認識和保護非遺的自覺意識,展現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及時代活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www.ihchina.cn)豐富春節相關內容,并編輯出版春節主題非遺圖書,宣傳春節的豐富內涵、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附各地歡度春節的攝影作品,展現春節的風俗民情和傳承保護的生動實踐。特向全國攝影工作者征集相關攝影作品。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www.ihchina.cn) 自征集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5年3月1日止 全國各地歡度春節及相關國際交流的攝影作品 單幅稿酬人民幣500元/幅 組照(3幅及以上)作品稿酬 人民幣1200元/件 1.全國攝影人均可投稿。 2.作品以歡度春節的社會實踐為主題,包括但不限于回家過年,春聯、窗花、年畫、燈籠等相關節日用品的制作與張貼陳設,辦年貨、祭祖、吃年夜飯、守歲、拜年、逛廟會、鬧社火、賞花燈等節日習俗等內容,體現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彩色、黑白不限;每人限投10幅(組);單幅、組照均可(組照按一件作品計算,每組不少于3幅不多于8幅)。投稿作品須為JPG文件格式,不得對原始畫面的內容進行增加或刪減。如在后期制作中對影調、色彩等適度調整,需以不違背拍攝對象客觀真實屬性為準。 3.請將投稿攝影作品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統一命名為“春節攝影作品-作者姓名-聯系電話”。須在郵件正文中介紹作品名稱、拍攝時間和簡要內容,注明作者姓名、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個人簡介(包括作者的專業背景、從事的行業等)。主辦方承諾不會泄露投稿人的非公開信息。 4.入選作品將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公眾號進行公示,為期5天。主辦單位將通知作者提供作品的原始數據電子文件、調整后的電子文件,其中JPG格式不低于5MB,TIFF格式不低于50MB。作者須在指定時間內按要求提供,否則將取消入選資格。 5.作品確定入選之后,主辦單位將與每位作者簽訂版權使用協議書,并發放相應稿酬。主辦單位有權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圖書相關宣傳中使用入選作品,并不再支付報酬。 6.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投稿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組成部分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7.對于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一經發現,將立即取消入選資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嚴重誤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一切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8.不符合本征集啟事規定的作品不能參選;已入選的,將予取消資格;主辦單位有權收回作品稿酬等,并予以公開通報。 1.該征集不收參加費,不退稿。投稿作品在發送過程中損毀,相關損失及后果由投稿者自行承擔。 2.本征集啟事解釋權屬于主辦單位。凡投稿者,即視為其已同意本征集啟事之所有規定。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巴老師:18866689121 師老師:18811375318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