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好書推薦,學會感恩,珍惜親情!
時間:2020-08-31 00:00-2020-09-01 00:00
聯系電話:羅田文化館
聯系人:羅田文化館
場次:0
單位:羅田文化館
費用:0
我感興趣 0
母親節好書推薦,學會感恩,珍惜親情!
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母親節是怎么來的?母親節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傳說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這就是母親節最早的傳說。

在中國母親節只是地區性的節日,最早出現在港澳臺地區。到了改革開放后,母親節也為內地所接受。像廣東省于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組織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并把評選“好母親”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

總是在母親節要到來的時候,
這首詩就頻頻出現。





內容簡介

《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編輯推薦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這些人,那些事》還特別收錄吳念真近年小說創作《遺書》,寫下對胞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與不舍,并特別邀請作家雷驤繪制插畫,看兩位大師以圖文激蕩出的精彩火花。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生于北京。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干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